分享進度和傾聽是分不開的。不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想法,分享就毫無意義。如果你想動作快點,那么你就不能夠過多糾纏于細節。你需要關注于重要的事情,這也凸顯出分階段做設計的重要性了。我有一個比較粗略的分法,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要做的具體項目,你可以靈活的運用這套階段劃分方式。
階段1:構建整體思路。可以是一個LOGO的草圖輪廓,一張UI的交互框架,或者是動畫的關鍵幀,這取決于你做的是哪種設計項目。這一點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但這確實是經驗之談。也許當你休息好了再回來審視的時候,會發現之前的問題迎刃而解。這個事情確實是有科學道理的,當你在休息、運動甚至淋浴的時候,你的大腦并沒有停止思考,問題依然在你的潛意識層中「后臺運行」,這個時候問題的邊界逐漸模糊,發散的思維會幫你完善細節,新的方案在此醞釀。也許在「叮」地一聲響之后,答案會浮現在你的眼前。
階段2:延伸拓展想法。將你的整體思路落地為一個大體可見的東西,同樣的,不要糾結于細節。還是用之前的案例,將你粗略設計的LOGO和某幾個應用搭配起來看看效果,或者將交互框架制作為一個粗糙的原型,又或者將關鍵幀化作一個粗略的動畫。
階段3:打磨完成設計。你可以在這個時候確定細節完善產品,比如借助柵格和黃金比例來調整LOGO的細節比例,完善成高保真原型,制作最終版的動畫。
這種方式可以讓你更加集中注意力,在反饋中更好地完成設計,按照階段來完成設計,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比如,當你只是驗證大體思路的時候,就不需要和其他人探討配色這樣的細節。另一方面,設計者很容易陷入到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當中,但是設計產品更多的不是為自己設計,而是給他人使用,所以你沒法完全依賴自己的意見。當然,你是專業的設計師。你沒有必要盲目執行別人的意見,這里的傾聽是讓你不要忽視它。從設計中剝離出自己,并且去傾聽意見,看看它們是否真的有意義。有的時候答案并不在你集中注意力思考的時候出現,而是在你拿著咖啡對著窗外發呆或者和同事尬聊的時候涌現。
簡而言之,優化你的時間結構,不要孤立地思考,在你的項目以外獲得靈感。016年7月份的時候,我被拉到一個全新的項目當中,作為「主力外援」,我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來為這個從未了解過的應用設計一個新用戶引導流程相關的界面和交互。湊巧的是,作為一個常駐倫敦的設計師,我這一周需要去阿姆斯特丹出差開會,這意味著我需要在路上和會議間隙里完成整個設計。
休息真的很重要。雖然有的時候,休息會讓我不得不離開工作,割裂流程,但是離開再回來,會讓我以不一樣的視角來審視,看到更多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找到可以改進的地方。當然,遵循上面的技巧,我并沒有花費一周時間,就完成了幾乎全部的設計過程。我還有時間,利用這個時間,我進行了更細致的調整和打磨。首先,我通過調整,讓所有的頁面人物角色所處的地平線都在一條線上,這樣確保了插畫整體邏輯和視覺上的一致性,非常令人愉悅。為了更好的傳達信息,我制作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原型,交付給開發工程師。回顧過去3年,在不斷的歷練打磨當中,我慢慢弄清楚了哪些方法更加有效,哪些內容更加有用,如何同利益相關的同事和客戶進行溝通,在獲得反饋和進行有效迭代的同時,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
額外的小貼士,那就是你需要給尋找靈感這件事情安排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認為,了解其他人是如何解決類似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你不用重新造輪子,并且可以學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可以洞悉到更加關鍵的技巧,獲得靈感。